|
用爱与责任铺就学子成长之路——记科右前旗资助教师陈丽丽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爱为光,以责任为帆,在教育的海洋中为学子们指引方向,她就是科右前旗第二中学的陈丽丽老师。自2008年投身教育事业,陈老师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用行动诠释对教育的忠诚与热爱,尤其是在资助工作领域,成为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温暖守护者。 2008年,怀揣教育梦想的陈老师踏入科右前旗第二中学。初登讲台,她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入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她常常备课至深夜,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生动有趣地传授复杂知识给学生。担任班主任期间,陈老师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她深知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引路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她时刻留意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她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2019年8月,陈老师前往宋某同学家家访,看到学生没有书桌,只能趴在炕头上学习的艰苦条件后,陈老师心生怜惜。此后,她不仅经常开车接送宋某去补课,还时常带他回家改善伙食,为他补充营养。在日常教学和与学生的相处中,陈老师始终将学生视如己出,用无私的爱呵护每一位学生。 2021年,认真负责、富有爱心的陈丽丽开始负责学校的资助工作。面对繁琐复杂的工作,她深知资助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性,暗下决心:要把工作做好,让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享受国家与社会的关爱。陈老师每学期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认真审核每一位学生的申请材料。通过家访、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以及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细致调查核实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确保助学金评定的公平、公正、公开。 2022年秋季,一位学生家庭突遭变故,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体弱多病,家庭经济陷入困境。陈老师得知后,第一时间与班主任沟通了解情况,为学生争取获得国家助学金。审核材料时,她认真细致,最终该学生顺利获得助学金,解决了燃眉之急。 2024年春季,高一年级二班的高某某同学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有慢性疾病,家庭收入靠低保维持,高某某因家庭贫困压力大产生辍学念头。陈老师得知后,第一时间将情况报给学校领导,商议减免课后延时服务费,并向家长详细讲解高中生资助政策,同时积极争取企业、部队捐助资金并送到孩子手中。 望家庭实景拍摄建档、闻邻里口碑核实、问学生成长需求、切困难程度分级。陈老师的“望闻问切”深耕细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完成了求学梦想。 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陈老师积极拓展社会资助渠道、广泛宣传资助政策、规范资助档案管理,探索资助工作多元发展路径。 在与一家爱心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陈老师详细了解企业的资助意向和要求,并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资助方案。在沟通中,她向企业介绍了学校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以及资助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企业负责人深受感动,决定每年为学校提供一定金额的助学金和学习用品。为确保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她多次与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协调解决资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资金发放方式、资助对象的具体确定等。在陈老师的努力下,学校成功与多家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每年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资助。 为让资助政策家喻户晓,陈老师组织召开全校资助工作会议,会上,她向全体教师传达国家和地方的资助政策,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会后,陈老师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资助政策,一方面,借助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校内宣传阵地,另一方面,利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线上平台,及时发布资助工作的动态和相关政策文件。通过这一系列宣传举措,有效提高了资助政策的知晓率,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了资助政策。 资助档案是资助工作的重要依据,陈老师建立了完善的资助档案管理制度,对资助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于学生的申请表格、家庭经济情况证明、审核意见等重要材料,陈老师一一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年级、班级和学生姓名进行编号,建立详细的档案目录,方便查阅和管理。 陈老师常说:“资助不仅是经济支持,更是点燃希望”。在陈老师的倾心付出下,学校资助工作成效显著,达成了“应助尽助”的目标。在陈老师的资助与引导下,许多学生不仅顺利完成学业,更实现了人生的跨越。例如,李某考入呼伦贝尔学院后投身草业科学研究,宋某则从本科一路奋进,考入黑龙江工程学院攻读研究生,用知识改变了命运,用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和社会给予的关爱。 自2021年秋季学期至今,陈老师精准发放国家助学金累计491.6万元,惠及学生4916人次,协调落实社会资助款99.04万元,惠及学生633人次。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陈老师先后荣获旗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陈老师用行动证明,资助工作不仅是政策的落实,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力量。在其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正积极投身资助事业,共同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撑起希望之伞,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耀每一个角落,点亮万千学子的未来之路。 |